吸管變變變 溪蝦、蜻蜓可亂真 【美國 L.A.世界日報】
【廢物巧手再利用,打包帶也可以做成龍蝦】 【吸管做成的螳螂,點綴在盆栽裡,栩栩如生】
喝完飲料的吸管,先別丟,經過中正國小老師施紹達的巧手,三兩下化身成為唯妙唯肖的溪蝦、蜻蜓,小朋友經過時驚呼:「老師!你桌上怎麼會有一隻蜻蜓!」定睛一看,原來是老師的傑作。
施紹達家學淵源,父親原本就是編椰子葉、竹葉的老師傅,從小耳濡目染,也學了一手好手藝,螳螂、蚱蜢都難不倒他。施紹達說,用天然葉子編織有個缺點,因為等到新鮮的葉子乾枯,原來的造型就會改變,顏色也不若原來鮮綠,因此他動起廢物利用的腦筋。
小時候大家都會拿吸管包粽子,摺六角飾品或星星,施紹達動腦筋到吸管頭上。他說因為吸管有韌性,不易損壞,又簡單可得,開始利用閒暇時間把玩研究,慢慢玩出溪蝦、蜻蜓、蝸牛、海馬,甚至還可以做出蝴蝶。
可彎曲的吸管。彎曲部分正好可以利用來模仿昆蟲、動物的自然彎曲,如海馬、蝦子的身體,蝸牛的殼,非常逼真,是施紹達最喜歡的素材之ㄧ。
施紹達說,所有的造型都一氣呵成,一支吸管做一隻蝦子,絕不會多用一支,而且可以長期保存,用過的吸管可以回收再生,成為平時休閒的手工藝,化身變成可愛的飾品。
吸管只能做小東西,於是施紹達又找到另一樣廢物利用的素材—打包帶,平時收包裹時,黃色或桃紅色的堅硬塑膠帶子,用來做龍蝦、蠍子等東西剛剛好,鮮豔的顏色,就像一隻煮紅了的龍蝦。
走進中正國小辦公室,吸管做成小蝦子游在魚缸裡,小蜻蜓飛在盆栽裡,小蝸牛爬在桌上的蘋果,在都市裡隱約透露著鄉村的野趣。